这几年,网络是越来越好用了。
5G插卡即连,FTTR全屋信号满格,Wi-Fi 6/7又快又稳。
但与此同时,网络安全问题也在悄悄升级:
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,绕过传统边界,从终端、分支、IoT设备、家庭网络这些接入点悄然渗透。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,在没有专职安全团队、没有专业网管的情况下,依然需要面对勒索软件、恶意流量、数据泄露等实实在在的风险。 我们曾经以为,安全的事交给安全设备就行。 但事实是,风险往往就是从最不起眼的网络入口溜进来的。 连得上,已经不再是终点;守得住,才是通信设备接下来的新使命。 这一次,我们要重新认识CPE、ONU这些默默无闻的小设备——它们不只是连网的工具,更该成为边界上的“安全哨兵”。
接入网:从“布线”走向“布防”
过去我们说“接入网”,想到的是布线、拉通、能上网。
而现在,接入网成了整个网络体系中最前线也最脆弱的部分。
如果我们把整个互联网比作城市交通系统,那么接入网就是那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桥梁和隧道,是每一个家庭、企业、终端设备通向信息世界的咽喉。
在过去十年,接入网实现了全IP化的根本性跃迁:
从GPON到XGS-PON 万兆接入成为现实 从4G LTE到5G-A 网络切片、边缘计算,智能终端全面接入 Wi-Fi 6/6E/7三代跃进 无线网速和覆盖实现质变 但也正因如此,原本分散的攻击面,如今被集中到了CPE、ONU、边缘网关等入口设备上。
这也让攻击者的打法发生了变化: 他们不再费劲去碰核心系统,而是盯上了那个看起来只会连网的小盒子。只要控制了它,就等于拿到了通向整个网络的“钥匙”。 所以今天的接入网,不再只是传输的起点,更是安全防线的起点。
CPE、ONU这些设备,它们也必须从布线工具转变成布防节点,从连通管道升级为真正的安全边界。
从外围防护到内生安全
我们过去的网络安全建设,就像造城墙。 只要把“城门”守住,外面的人就进不来,里面的人就很安全。 于是我们在总部部署了防火墙、IPS、堡垒机,建了一个又一个“安全边界”。
但现在,边界已然模糊:
1 员工在外远程办公,随时随地就能直连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 2 终端遍布各地,接入方式五花八门,统一管理难上加难 3 物联网让各种设备(摄像头、门禁、打印机)都接进了内网,却几乎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机制
这些设备不受控、不可视、不可防,却和整个内网紧密连接。 于是,一场风险转移就这样发生了—— 所以我们才说:不是安全方案不行了,而是“安全部署的位置”变错了。 我们需要把防护能力,从“围城”搬到“入口”,从核心迁到边缘。同时,安全要“长”在设备里,而不是“挂”在设备外。 这就是内生安全的真正意义。
攻击不再从正面破防,而是从最薄弱的边缘悄然渗透。
很多时候,当总部系统发出告警时,攻击早已从边缘设备“跳”了进来。
但这一切的前提是,这些边缘设备,要真的能防得起来。
算力突破,边缘设备终于“跑得动了”
把安全“前移”到网络接入侧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听起来不错,但这些小盒子跑得动吗? 要知道,传统的CPE、光猫、路由器,主打的就是“能用就行”。 几颗低频ARM核心,搭配点基础转发逻辑,拨号、DHCP、Wi-Fi全开了还能正常上网,就已经谢天谢地,更不用说做威胁识别了。 不是不愿做,是平台能力真不够。
直到最近几年,这一切才开始悄悄改变。
随着ARM SoC平台不断升级,通信设备终于拥有了可复杂运算、可跑DPI分析、可加载百万规则的基础能力。
从前的通信设备,职责就在于提供数据管道。 可以说,它们已经有条件成为一个能跑、能看、还能判断的“边界哨兵”。
现在的通信设备,它们不再只是转发流量,而是已经具备了参与安全决策的可能。
从通信管道到安全哨兵的转型
当然,设备算力提升并不会让它更安全,真正的转变,在于它能不能看得懂流量背后的风险,并且能自己做决定。 这,才是安全哨兵与通信管道的根本区别。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一下,通信设备在网络里的三次进化: # 阶段一:数据管道 只要流量过得去就好,至于是不是攻击、是不是异常,它完全不知道。 # 阶段二:简单识别 开始具备一些基本识别能力,比如识别协议、分类端口、控制带宽,但依旧不能判断好坏、看不出风险。 # 阶段三:安全哨兵 不仅能识别,还能判断:这是恶意连接?这是非法请求? 它可以加载情报库、主动封禁、动态限速、上报事件,甚至还能参与安全协同。
这些能力,过去只有“大型安全设备”上才具备,现在,在一台CPE盒子中也可能实现。
那么问题来了:通信设备要怎么获得这种判断能力? 答案就是——让威胁情报“下沉”到设备里。 威胁情报的识别和匹配,原本都部署在核心防御系统上;而现在通信设备本身性能足够,平台也支持轻量化同步,情报下沉就变得顺理成章: ● 设备离风险最近,第一时间识别最有效 ● 在最轻量的设备上处理,部署成本更低 ● 设备自身就能发现并处理威胁,本地响应更及时
换句话说,情报下沉之后,通信设备就不再是简单的“连接工具”,而是具备初步判断力、反应能力、协同能力的边界节点。 这样的设备,才配得上“下一代接入基础设施”的称号。
新品登场:5G安全CPE来了
聊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真的有这样的设备吗? 有,今天就有,我们终于可以揭晓主角登场了。 这就是我们新发布的——5G安全CPE。 5G安全CPE 这一次,我们不再定义它为单纯的CPE,而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哨兵。
▎能联网,也能守边界
这台设备,从连接到防护,一步到位:
国产平台打造 国产芯片+自研PanaOS系统,安全可控的同时兼具性能保障 原生支持5G SIM接入 灵活部署,不依赖现场布线 自带Wi-Fi 6 高速组网,多SSID支持 百万级威胁情报库 IOC每日更新,实时感知并主动拦截网络威胁。支持选配商业威胁情报*,安全防护更精准、更全面 *注:商业威胁情报需单独购买授权 SD-WAN组网 IPsec&iWAN双隧道,搭建安全稳定的虚拟专网
除此之外,同专业版Panabit一样,还集成防火墙、负载均衡、行为管理、上网认证等多功能于一体。 以往需要五六台设备才能做到的事,现在一台巴掌大的设备就能全包了。
▎5G安全CPE,打造真正能落地的安全
我们做这台设备的初心,其实很简单。 很多中小企业、分支办公点、远程工地、移动展点,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部署不起一整套安全系统,但又不能不安全。
那我们就做一台能直接部署在接入点的、安全原生的All-in-One设备,让它:
通得了网络
看得懂威胁
拦得住风险
管得了终端
配得起预算
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充足的预算和条件,但每一个网络入口,都值得被认真守护。
如果您对这款设备感兴趣的话,赶快拨打400-773-3996联系我们吧!
小预告:安全光猫,也在路上
5G接入设备的进化只是开始。
我们也正在积极研发支持安全能力的GPON ONU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“光猫”。
光猫一直被视作最“基础”的通信设备,但在全光组网场景中,它恰恰是风险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一跳。
内生安全的ONU,同样具备情报加载、流量识别、策略控制等能力,适配FTTR家庭组网、政企业务接入等光纤场景。 总之一句话:无论是5G还是光纤,入口设备都应该成为安全哨兵。 结语
我们正在迈入一个“安全即通信,通信即安全”的新时代,通信基础设施的每一层、每一环,都必须具备威胁识别、联动响应与主动处置的能力。内生安全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通信设备的标准配置。 派网正在做的,是赋予每一个网络入口判断风险的能力,助力通信网络完成从连接一切,到保障一切的变革。 从5G到光纤,从接入到防御,关于设备的觉醒,才刚刚开始。
让通信基础设施,不再是裸奔的管道,而是具备判断力的安全哨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