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宽加了又加,为什么网还是卡?
来源: | 作者: 北京派网软件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 : 2025-09-19 | 3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文看懂出口负载均衡的算法与应用

在公司上网,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


有人看高清视频都很流畅,有人却卡得连网页都刷不出来。

图片


遇到网络卡顿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:带宽不够,得加钱提速!可事实上,公司明明拉了好几条宽带,上网还是卡顿依旧。


其实,问题往往不在于带宽不够,更多是因为流量没有分配好。


有的线路被挤爆,有的线路却闲着没事;有的业务独占出口,别的业务只能干等。

图片


结果就是:花了钱,网却没快多少。


就好像高速路加了新车道,如果没有红绿灯、交通标识或指挥系统,车多的时候依然会拥堵。


这时候,就需要一个“交通调度员”,来帮多条链路合理分配流量,让各条车道顺畅通行。


这个“交通调度员”,就是出口负载均衡


什么是出口负载均衡?


所谓负载均衡,指的是将负载(网络服务、流量等)进行平衡,将其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(服务器、网络设备、链路)上运行。


而出口负载均衡,说白了,就是把多条外网线路“绑在一起”,再合理地分配流量。

图片


它能解决几个关键问题:

提升带宽利用率:

让每条线路都能干活,不浪费。

保障业务体验:

关键业务优先走质量好的线路,不被抢占。

增强稳定性:

某条线路挂了,其他线路也能顶上。


但也要注意,负载均衡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把流量平均进行分配。一刀切的方式,不仅线路利用率上不去,还可能导致会话被迫断开、连接频繁重建,高峰期依旧卡顿。


真正的负载均衡,靠的是调度算法


它会根据源地址、目的地址、端口号,甚至是线路的空闲程度,来决定某一股流量到底该走哪条路

图片


算法不同,流量分配方式就不同,最终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同。


那么,出口负载均衡的算法都有哪些呢?


三类算法:流量到底该怎么走?


出口负载均衡的核心问题是:流量怎么分配才最合理?


不同的业务场景,需要不同的算法。小派给大家整理成三大类:哈希算法、动态算法和主备模式。


哈希算法


大多数出口负载均衡,用的都是哈希(Hash)计算


哈希函数

也叫散列函数,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(如字符串、文件),通过特定的算法,映射为固定长度输出(哈希值)的函数。


它具有确定性(相同输入始终产生相同输出)、高效计算(计算速度快)和单向性(难以逆向推导原始输入)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数据校验、密码存储、数字签名等领域。


简单来说,哈希函数能把源地址、目的地址、端口号等会话特征转化为一个数值,再根据这个数值选择合适的线路。


这样一来,相同特征的会话总能算到同一条线路(相同输入始终产生相同输出),不同会话分布得也比较均匀,多条线路就能齐心协力干活了。


于是,根据参与哈希的不同要素(源目IP地址、端口),就衍生出了多种算法。

#

源地址 + 目的地址

最常见的算法,根据“谁访问谁”来分配线路。


适用场景:大多数流量模式较稳定的场景,如办公上网。

#

源目地址 + 源目端口

加上了端口,更精细地把会话分散到不同线路。


适用场景:测速、高清视频下载,最大化利用带宽。

#

源地址

只看用户的源IP,简单粗暴,同一个用户始终走同一条线。


适用场景:典型的是网上银行,因为很多银行会对用户的公网IP做校验,这样不容易出岔子。

#

源地址 + 源端口

比单纯源地址更细,一台终端上的不同应用会分到不同线路。


适用场景:多会话大流量的终端,例如同一台电脑同时拉取数据、访问云服务,避免流量全部压在一条线路上。

#

目的地址

顾名思义,看访问的目标地址来分流。


适用场景:跨多个数据中心或服务集群的业务访问。

#

目的地址 + 目的端口

进一步细分,不止看目标,还看具体访问的服务端口。


适用场景:同一个服务器,既有Web服务又有邮件服务,可以分到不同线路去。


总的来说,哈希算法计算简单、效率高,还能保证会话一致性,因此是最常用的出口负载均衡方式。


静态的哈希算法稳是稳定,但无法感知线路实时状态。当出口线路带宽差异较大,流量波动明显时,我们还需要更智能一些的调度,这就轮到动态算法登场了。


动态算法


动态算法不同于哈希,它会根据当前的带宽或连接数实时分配流量,让每条线路都能得到充分利用。

#

最大下行空闲带宽

实时监测各线路下行剩余带宽,新流量优先走最空的那条。


适用场景:多宽带叠加,避免一条线爆满,另一条还闲着。

#

最大上行空闲带宽

和上一条同理,不过关注的是上行方向。


适用场景:上行带宽有限的场景,避免上行满载。

#

最小连接数

统计各线路的连接数,把新连接分到最少的一条。


适用场景:拨号上网(PPPoE)线路,通常有连接数限制,这样能避免超限。


主备模式


还有一些场景,不需要动态分流,只要确保关键线路可靠就够了。这时候,就可以用到主备模式。


主备模式用的是最直接的思路:有主有备,主力干活,备用待命。


遇到主线路故障,流量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。这种模式简单可靠,非常适合企业专线+普通宽带的容灾场景。





小结一下

不同算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。

  • 哈希算法保证会话稳定、分布均匀

  • 动态算法分流灵活、资源充分利用

  • 主备模式则保证关键线路可靠、容灾安全


Panabit:智能调度,网络更顺畅


真是不盘不知道,一个看似简单的出口负载,竟然有这么多算法和应用场景。不同场景有不同解法,出口网络要想高效稳健,离不开合适的分流策略。


所以,你需要的不只是带宽,而是一台能懂业务的智能设备。


Panabit,就是为复杂网络出口量身打造的智能调度专家


它支持前面提到的各种常用算法,从“源目地址+端口”的哈希型,到“空闲带宽/最小连接数”的动态型,再到主备模式,都能灵活应用。

图片


更进一步,Panabit还将DPI与策略路由结合,拓展出基于应用和域名的七层负载均衡。让视频下载可以走普通宽带通道,办公系统和关键业务则优先走专线。既能保证重要业务稳定高速,又能合理调配网络资源,降低链路成本。

图片


更厉害的是,Panabit单设备最高支持4000条线路的负载,功能全开的情况下,也能在100G流量的网络中稳定运行。

图片


从家庭、企业到高校、运营商,无论场景大小,Panabit都能做你网络出口的“交通指挥官”,让网络真正顺畅可控。